随笔(十)— 某高校的游戏零容忍政策

知乎热榜

近日,在知乎热榜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某高校要求大学生成年人在校期间不准玩游戏,否则取消班级荣誉和福利。

在 2005 年左右,当年的手机还是 Nokia 的时代,移动端的娱乐方式并没有现在那么丰富。大家的娱乐方式通常来说就是聚在一起打扑克,或者在一起玩电脑游戏。当时比较风靡的单机游戏是暴雪公司开放的魔兽争霸,网络游戏也是该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而大一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于是为了玩这些游戏通常都只能够去浦口大学门口的多瑙河网吧,因此一些人就出现了白天上课,晚上包夜的情况。也许是刚20岁出头的年纪身体比较好,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想通宵熬夜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有趣的是,当时一个宿舍会有四个人,一旦有一个人开始打游戏,通常都会带动整个宿舍的人一起玩。

南大浦口的多脑河网络

而学生的想象力总是无穷的,总能够挖掘身边无数的资源,变腐朽为神奇。除了浦口大学门口的多瑙河之外,其实学校内部也有机房。当年大一的时候,数学系总会开设 C++ 编程设计这门课,既然是编程课,那么就需要上机实验,因此玉辉楼的数学系机房就是一个还不错的环境。不过既然是机房,那么它的硬件设施就肯定没有外面的网吧好。但是,机房总是免费的,于是就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在机房玩一些小游戏,当年的几十台机器还是能够择优选择出几台机器可以运行 Diablo II 的。

南大浦口的玉辉楼

在 PC 游戏的时代,如果辅导员或者科任老师如果想抓学生玩游戏,只需要去网吧和宿舍转一圈,如果晚上没有去自习,基本上在宿舍打游戏的概率会很高。但是,目前是手机游戏的时代,除非这位老师有本事把成年人的手机全部没收,否则成年人只需要换个手机,换个电话号码,开个小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手机的携带比电脑的携带方便太多了,只需要找个远离学校的地方就可以随便打游戏了,而且还不留下任何证据。

当时笔者还在本科的时候,身边也有那么几类人:

  1. 从来不玩游戏的:这条措施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在乎;
  2. 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能够做到游戏和学习均衡的:这条措施对他们来说有着致命打击。本来这批学生看待游戏的态度就是娱乐放松,玩游戏并不会影响每次考试 90 分,更加不会影响这批学生拿奖学金和顺利毕业。
  3. 绝大部分时间用来游戏的:其实这部分学生才是需要辅导员和科任老师需要关注的对象。如果只是本科的话,辅导员和老师应该好言相劝,同时想点办法让他们花点时间学习,也想尽办法让其本科毕业。只要能够让这批学生按时毕业并且拿到学位证,其实玩不玩游戏也没那么重要了。毕竟这批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玩游戏,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也一般,不是奖学金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保证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能够正常毕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大学本科期间,笔者也玩单机 PC 游戏,其中包括实况足球,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 2;到了博士期间笔者也跟身边的博士生一起在玩暗黑破坏神 3,炉石传说,极品飞车等游戏。但是,玩这些游戏的同时并不影响笔者能够从学校正常毕业,不影响拿奖学金,更加不影响笔者未来在职场上的工作。直到今日,每周五晚上笔者都会跟身边的同事玩一玩王者荣耀放松心情。如果没有游戏的话,很难想象如何从枯燥乏味的学习,科研,工作中解脱出来。如果完全取消游戏的话,可能只能够去游泳健身了。读博的时候,笔者有一位师兄,属于少数的能够通过游戏赚钱的玩家,但是玩游戏这些事情并不影响其能够博士毕业,更加不影响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很好的业绩。

暗黑破坏神 3

在当今社会的学习和工作中,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毕竟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工作有的时候也会是一种煎熬。在这些辛苦的过程中,游戏可以给人带来一些安慰,让一个成年人的身心感到没有那么艰难。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本就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什么不能够通过游戏寻找一些乐趣呢。

部分家长的言论

现在有不少的家长也会说,不要让孩子打游戏,在大学期间要好好学习。这些当然没错,但是家长们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一边喊着让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却在打游戏和刷短视频,对孩子而言实在是没有任何说服力。最好的是家长也要做好榜样,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在业余时间也要花时间充电,学习除了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知识,做一做高数的题目,例如研究一下机器学习和金融数学等知识。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会更好。

Terence Tao 的博客

回想起来,当年打游戏的那些同学毕竟学习成绩一般,毕业之后早早投身工作岗位,赚钱买房养家。学习好的那一批人出国留学,结果回来之后房价大涨,错过了发展的红利。所以,有的时候在某些专业上一直拿奖学金,出国搞科研也不见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而言,并不适合搞科研,只是纯粹的学习好而已。

之前读博的时候,听一位老师说过一个想法,可能是他真实想法的体现。在 2000 年左右出国的那一批人有的时候心里特别不平衡。因为 2000 年能够出国攻读生物/化学博士的,都是当年的佼佼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英语能力,科研能力才能够出国。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就在国内发展,买房娶妻生子。结果 20 年后回头一看,留在国内发展的同学随着发展的红利,资产不知道增值了多少倍;留在美国发展的同学,其实资产和收入的涨幅却没有那么大,而在美国一直做科研的瓶颈也会十分明显。到了 2010 年之后,出国的那批学生有一部分在出国之前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回国了,到了 2020 年,可能大部分留学生最终都会回到祖国。每一代人对于出国这件事情真的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深圳房价变迁图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需要能顺利毕业和找份工作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奖学金和班级荣誉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的,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为少部分人准备的。大部分人在基础科学的道路上都是陪跑者,只是陪跑到什么时候而已,有可能本科就结束了,有可能直到博士后才会结束。

最后给个结论,对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而言,用全部的时间打游戏肯定是不行的,无论如何都要想正规办法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毕竟从整个社会的大盘来看,华东五校的毕业生还是属于名校生的。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