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Singapore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生活篇(六)

校庆对于每所大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不仅标志着大学的诞生,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发展历史。今年正值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 115 周年,也是笔者毕业五周年之际,于是提笔写下此文回忆当年参加毕业典礼的往事。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写为 NUS)是新加坡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亚洲的顶级名校,其前身是一所成立于 1905 年的海峡殖民地医学学校,距今已经有 115 年的历史。目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是拥有多个学院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其中包括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重要学院。在泰晤士报的排名和 QS 世界大学排名上,NUS 一直在亚洲甚至世界上名列前茅。

NUS 的官网

在 NUS 的官网上,也换成了 115 校庆的页面,同时右上角的标语 “SHAPING THE FUTURE” 引入眼帘。其标语的中文含义大致就是形塑未来。并且可以在 NUS 的官网上看到校长寄语。

校长寄语

其大致的中文意思就是:

打开时光的卷轴,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峥嵘岁月,重温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的卓著贡献。这一刻,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倍感振奋!百余年间,新国大的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一路引领着我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科研能力,探索创业培育,构建一流的教育管理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提供高质量的变革性教育,开展前沿和具有实际应用的科学研究,发扬传承创新精神,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和世界。

新加坡国立大学始终致力于塑造未来。欢迎你与我们一起秉承新国大的创新精神,共同实现新国大立志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之一的愿望。

——陈永财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NUS 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在 NUS 的 115 周年的官网上也可以看到近些年来 NUS 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里程碑。无论是 Technology(科技),Health(健康),Enterprise(企业),Community(社区),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NUS 2020 年的毕业典礼

由于今年的新冠病毒猖獗,3 月份的 NUS Open Day 也从线下转成了线上,开启了史上第一次的 NUS E-Open House。在 2020 年的 5 月份至 6 月份,新加坡也开启了封城的策略,鼓励民众戴口罩少出行。往年的 7 月份,都是学生们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但是今年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毕业典礼将会从 2020 年 7 月份延期至 2021 年的 1 月份延期半年,具体时间等待通知。

NUS 2015 年的毕业典礼

当年笔者是在 2015 年从 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当年毕业的时候学生签证恰好到期,最终还是通过办理旅游签证的方式进入新加坡。当时的毕业典礼是在 University Cultural Centre 举行,时间跨度从 2015 年 7 月 6 日 – 24 日。每个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的时间是根据学位,院系等情况来进行安排的,有可能被安排在早上,下午,或者晚上。

2015 年的小狮子

在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学生们都必须穿上相应的衣服,然后上台领取学位证书和成绩单。在 Universal Cultural Centre 外面,会有各种各样的道具以供毕业生们拍照。

NUS 百年校庆纪念邮票

在 2005 年,恰好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百年校庆的日子,其百年校庆的口号是 Unleashing Minds, Transforming Lives(思想任驰骋,生活显姿彩)。为了庆祝百年校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邮政(Singapore Post)在 2005 年 4 月 20 日联合发行了纪念邮票。不过,当年的笔者才刚刚进入大学,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五年之后进入 NUS 攻读博士学位,有的时候人生总是那么的奇妙。

毕业典礼结束

在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学生需要穿着学位服,而学位服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购买的方式,二是通过租赁的方式。每个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都会获得两张门票,也就是说可以带自己的亲戚朋友去参加毕业典礼。学校的礼堂分两层,毕业的学生需要穿着相应的毕业服坐在第一层,然后在轮到自己的时候上台领取毕业证,再返回自己的位置。而自己的亲戚朋友可以坐在二楼,从高处观看所有的学生参加毕业典礼。而颁发毕业证的时候,都是校长亲自颁发,一般情况下这是普通学生能够接触到校长的唯一机会。

博士毕业照(从左到右:赵博士,王博士,郦博士,蔡博士,徐博士,张博士)

笔者当年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是 2015 年 7 月 9 日,当天下午就与众多博士生一起在 NUS 的校园里面合影留念,毕竟博士毕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上图都是当年在 NUS 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同学们,里面绝大部分已经走向了学术科研的道路,只有少数人投身进入了工业界。

毕业典礼日程表
与校长近距离接触

当时笔者在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拿到一张毕业典礼的日程安排,时间是在 2015 年 7 月 9 日的晚上 8:00 开始,其中包括领导讲话,优秀毕业生致辞,颁发学位证书等环节。到了颁发学位证书,需要学生们上台的时候,学生们要先在旁边按照既定顺序站好,然后逐一上台领取毕业证并且与校长合影。而在每个学生领取毕业证书的时候,屏幕上都会呈现出文凭的名称和学生的名字。

白天的 S17 天桥
晚上的 S17 天桥

新加坡是一个降雨非常频繁的国家,第一年在 Science Library 学习的时候,大约在 11,12 月份雨季,每天到了下午 4:00 的时候,笔者在图书馆内就会发现外面在下雨,而且下雨的时间非常准时。总让人觉得新加坡是一个定时降雨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在 NUS 总有各种各样的雨棚,可以让教职工和学生不需要淋雨从一栋楼走到另一栋楼,或者走向车站。从 NUS 数学系的 S17 到 S16 也是存在一条过街天桥的,当年每次思考数学遇到瓶颈的时候,就喜欢来这里透气,看一看外面的风景换一换思绪。

S17 的 4 楼办公室

在离开新加坡的前一个晚上(2015年7月17日晚上),笔者独自一人坐在 S17 的 4 楼会议室里,回想着这几年来新加坡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刚下飞机到进入 NUS 学习,从 Block 602 到 PGPR 再到 UTown,从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到最终拿到博士学位。虽然经历了五年时间,但是每次回想起来却感觉是昨天的故事。正如歌词里唱的“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未完待续)

Advertisement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学术篇

每次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能够想到的就是初等代数,平面几何,组合运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方向。但在整个数学领域(Earth of Math)上,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包括数论,几何,拓扑,分形几何,分析,概率统计,博弈论,代数等诸多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在从事相关研究。

EarthofMath
Earth of Mathematics

当年在数学系的时候,所研究的方向是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和复动力系统(Complex Dynamics),位于 Earth of Math 的左侧,称之为分形湖泊(Fractal Lakes)。所谓分形,其实是一个粗糙或者零碎的集合形状,可以分成多个部分,且每个部分放大之后与整体有某种相似性,即具有自相似性的性质。而动力系统则是基于某种固定的规则,描述一个空间内的所有点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例如钟摆的晃动,水的流动,湖泊里面鱼类的数量。备注:动力系统并不是指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动机引擎,这两者毫无关系。

而复动力系统则是动力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有理函数的迭代性质。所谓函数的迭代,指的是针对有理函数 f(z),考察其定义域的点 z\in \hat{\mathbb{C}}n 次复合,得到 f^{(n)}(z)=f\circ\cdots\circ f(z),进一步可以研究 \lim_{n\rightarrow +\infty}f^{(n)}(z) 的极限。

针对不同的定义域,函数的迭代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当时的研究方向是复动力系统(Complex Dynamical Systems)。复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始于 1920 年,当时是由数学家 Fatou 和 Julia 研究的,因此复动力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的集合就是以 Fatou 和 Julia 来命名的,分别称之为 Fatou set 和 Julia Set。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演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集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可视化,分形几何和复动力系统理论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在与双曲几何、分形几何、现代分析学和混沌学等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同时,围绕双曲猜想以及 Mandelbrot 集合的研究工作,成为当今复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

举个例子,函数 f(z) = z^{2}+0.7885 e^{ia}a\in[0,2\pi])的 Julia 集合的动图如下:

JuliaSet_1
Julia 集合

当然,科研的时候可不是做一点可视化就算完成任务了,还是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

之前在学校研究动力系统的时候,收集过一些书籍,在此列举给大家,希望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One Dimensional Real and Complex Dynamics实与复动力系统)需要学习的资料如下:

基础书籍:

复分析基础:本科生课程。学习数学知识自然需要循序渐进,除了必要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之外,分析学则是动力系统所必备的知识之一。既然是复动力系统,那肯定就要集中于研究复分析,因此本科的复分析则是复动力系统的必修课之一。

(1) Complex Analysis, 3rd Edition, Lars V. Ahlfors

(2) Complex Analysis, Elias M. Stein

进阶复分析:研究生课程

到了研究生阶段,其实也不足以直接上手搞科研,需要进一步地学习黎曼曲面,拟共形映射等专业书籍,才能够为复动力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

(1) Lectures on Riemann Surfaces (GTM 81), Otto Forster

(2) Lectures on Quasiconformal Mappings, Lars V. Ahlfors

实分析基础:本科生课程

研究动力系统,实分析也是其基础知识之一,无论是通过学习 Stein 还是 Rudin 的教材,都是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基础知识。

(1) Real Analysis and Complex Analysis, Rudin

(2) Real Analysis, Elias M. Stein

专业书籍:

实动力系统:

(1) One Dimensional Dynamics, Welington de Melo & Sebastian VanStrien

这本书难度较大,上手的时候不建议直接看这本书。

OneDimensionalDynamics
One-Dimensional Dynamics

(2) Mathematical Tools for One-Dimensional Dynamics (Cambridge Studies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Edson de Faria / Welington de Melo

MathematicalToolsforOneDimensionalDynamics
Mathematical Tools for One-Dimensional Dynamics

复动力系统:

(3) Dynamics in One Complex Variable, John Milnor;Milnor 的教材总是写的清晰明确,容易上手,推荐初学者可以读这本书。

DynamicsinOneComplexVariable
Dynamics in One Complex Variable

(4) Complex Dynamics, Lennart Carleson;Carleson 的教材偏向于分析学,读起来其实也有点难度,还是读 Milnor 的教材相对容易。

ComplexDynamics
Complex Dynamics

(5) Complex Dynamics and Renormalization, Curtis T. McMullen;McMullen 的书适合当做查阅,也不太适合从头到尾读下去。

ComplexDynamicsandRenormalization
Complex Dynamics and Renormalization

(6) Renormalization and 3-Manifolds Which Fiber over the Circle, Curtis T. McMullen

Renormalizationand3Manifolds
Renormalization and 3-Manifolds Which Fiber over the Circle

(7) Iteration of rational functions (GTM 132), Alan F. Beardon

遍历论:

(8) An Introduction to Ergodic Theory (GTM 79), Walters Peter

学术会议

除了日常的科研之外,博士生时不时地可以去参加一下学术会议,不仅可以去参加本方向的学术会议,也可以去参加其它方向的学术会议,只要有一份邀请函即可。

如果是在 NUS 的 IMS(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举办的学术会议,一般来说只要是在校的研究生都是可以参加的。记得当时参加的第一个学术会议是关于 PDE 的,标题叫做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and Kinetic Equations:Theory, Computation, and Applications(1 November – 19 December 2010)。笔者去听这个系列讲座是因为在 2010 年选择了一门 PDE 的研究生课程,而这个讲座则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IMSWorkshopGroupPhoto2012_6
IMS 的偏微分方程学术会议

笔者参与的另外一个学术会议则是关于动力系统的,标题叫做 Workshop on Non-uniformly Hyperbolic and Neural One-dimensional Dynamics(23 – 27 April 2012),主要是关于非一致双曲动力系统方向的研讨会。笔者记得当时所修的课程应该只有概率论(Probability II)一门课,因此上课的任务不算很重。参会的时间恰好是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科研的任务也不算特别繁重。因此,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也算是科研的其中一部分,一来通过参会可以了解当前的学术研究情况,二来可以认识学术界的各种人士,也算是扩大学术交流圈子的好机会。

IMSWorkshopGroupPhoto2012_2
IMS 的动力系统学术会议

既然是学术会议,那自然就有各种各样的 Presentations,学术会议的第一天通常是需要有 IMS 的领导来致辞的,表示学术会议正式开始。每天的学术会议都需要有个 chair 来组织,一天的学术会议基本上是从早到晚,大约从早上 9:30 开始,到下午 4:40 结束。而每个学者汇报时间大约是 50 mins 左右。

IMSWorkshopGroupPhoto2012_3
第一天的研讨会安排

这次的学术会议是关于动力系统方向的,那师兄们自然是需要上台做报告的。当时上场的师兄包括大师兄和二师兄,至于三师兄和我则暂时没有成果可以汇报。两位师兄在 IMS 的报告厅里面做了十分精彩的成果展示,会议之后也有不少同行来与师兄们讨论问题。

IMSWorkshopGroupPhoto2012_4
同门汇报工作

一般来说,每次研讨会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有一个仪式,除了 IMS 的领导致辞表示会议开始之外,在茶歇时间(Coffee Break)期间是可以四处走动的,并且在第一次茶歇的时候,全体参会人员都会在 IMS 附近拍照留念,预祝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

IMSWorkshopGroupPhoto2012_5
Group Photo

论文

读到博士自然需要研究一下相应的课题,例如下面这种就是数学系博士生所研究的课题。​

Question. 是否存在 \ell\geq 4 的偶数和复数 c\in\mathbb{C} 使得 f(z)=z^{\ell}+c 的 Julia 集合 J(f) 是正测度?

针对这个课题,数学系的博士生需要翻阅历史上的相关书籍和论文,阅读其相关论文才能够得到前沿技术和进展。当年花时间阅读的论文主要是几篇 Annals 上面的文章,参考资料也是这几篇文章,不过每一篇文章至少都是 40 页左右,基本上看一篇文章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1. Combinatorics, geometry and attractors of quasi-quadratic maps,Pages 345-404 from Volume 140 (1994), Issue 2 by Mikhail Lyubich

Paper_1

2. Wild Cantor attractors exist,Pages 97-130 from Volume 143 (1996), Issue 1 by Hendrik Bruin, Gerhard Keller, Tomasz Nowicki, Sebastian van Strien

Paper_2

3. Quadratic Julia sets with positive area,Pages 673-746 from Volume 176 (2012), Issue 2 by Xavier Buff, Arnaud Chéritat

Paper_3

4. Polynomial maps with a Julia set of positive measure,Nowicki, Tomasz, and Sebastian van Strien,arXiv preprint math/9402215(1994).

Paper_4

备注:第 4 篇文章 Polynomial maps with a Julia set of positive measure 里面有错误,通过其证明是无法得到最终结论的,因此是否存在正测度的 Julia 集合一直是未知的。直到 2012 年的第 3 篇文章出来,才算证明了二次多项式存在正测度的 Julia 集合。但是对于高次多项式,是否存在正测度的 Julia 集合则是完全未知的。

在拿到论文和课题之后,那就开始需要研究了。草稿纸也算了一张又一张,论文也打印了一份又一份,科研之路哪有一帆风顺的,基本上都是历经曲折,才能够达到毕业的彼岸。毕业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科研这条路》,以此来纪念读博五年的生涯。

PlanandReality
理想与现实

参考资料:

  1. 科研这条路
  2. 维基百科:Julia 集合

 

聊一聊登革热

近几个月,世界各地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该病毒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其实,除了新型冠状病毒之外,在一些热带国家和地区,还有许多传染病值得大家注意防范,登革热就是人们需要关注的传染病之一。

登革热的英文名为 dengue fever,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范围是 3 – 14 天(平均为 4 – 7 天),患者发病后会有发烧,头痛,关节痛,皮疹等诸多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 2 – 7 天内痊愈。对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导致生命危险。登革热的种类分 1 – 4 型(DENV1-4),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中最多获得四次登革热(但是个人觉得如果得了四次很可能也没法医治了)。对于年长者和体质虚弱的人,第一次获得登革热的时候将会比较严重,尤其需要注意防范登革热。

moh_宣传材料_2
登革热常见症状

登革热作为热带地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传播途径却是相对有限的,比起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其实只有蚊子。蚊子需要从登革热的感染者那里取血,然后经过 8 – 12 天的时间具备感染力,并且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具有传染性。当一个健康的人被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之后,就会在潜伏期之后(长达 3 – 14 天)发病,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不会有症状。经科学研究证明,登革热并不会直接人传人,因此与患者接触并不会传播疾病。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黑斑蚊(Aedes mosquitoes),又称伊蚊,斑蚊,其中的白线斑蚊和埃及斑蚊就是登革熱的传播媒介。

蚊子_2
黑斑蚊

要想阻断登革热的传播,从其传播媒介来看主要方法就是灭蚊。而灭蚊的方式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液,防蚊的方法可以使用蚊帐等工具。同时每家每户都要保证家里的清洁卫生,例如时刻注意花瓶和水槽里面的积水,避免给蚊虫带来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

 

moh_宣传材料_1

moh_宣传材料_3
防范登革热的措施

在新加坡的一些社区,随处可见 DENGUE 这样的宣传标语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只有达到了足够的宣传力度,才能够时刻提醒人们的注意。

社区宣传标语_1
社区宣传标语

从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NEA)的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新加坡 2020 年 3 月份每天登革热的病例数大约是 28 – 64 人不等,每周大约有 300 – 400 人感染登革热。​

nea_dengue_cases_1
从 MOH 的报告中统计得出

相对于历年的登革热染病数据,2019 – 2020 年的登革热病例呈现增长的趋势,每周大约都有 300 – 400 人染病,相对于 2017 – 2018 年每周不到 100 人染病有了明显的上升。

nea_dengue_cases_2
​登革热病例历年同比图

新加坡面积不大,于是政府把相应社区的染病人数做了一个统计,让社区的人们注意安全,并且及时灭蚊。警告等级分三层:有十个以上案例就标记为红色,有十个以下案例就是黄色,没有案例就是绿色。

nea_dengue_cases_3
危险等级划分

例如:Jurong West Street 91 的人数就较多,危险等级较高;Hougang Ave 8 的人数较少,危险等级较低。

nea_dengue_cases_4

nea_dengue_cases_5
部分案例

不管是新型冠状病毒,还是热带地区常见的疾病,大家都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蚊等有效的措施。如果出现了身体不适,应该及早就医。

新加坡首次出现两起新冠病毒死亡病例!

就在今天(2020 年 3 月 21 日),新加坡首次出现两起由于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死亡病例。

moh_1
MOH 的官网消息

从 MOH(Ministry of Health)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今天已经有两位感染新冠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为 COVID-19)的病人在新加坡离世。

第一名病人是一位 75 岁的女性新加坡公民,于 2020 年 2 月 23 日送入 NCID,并且当天确诊感染了 COVID-19。

第二名病人是一位 64 岁的男性印度尼西亚公民,于 2020 年 3 月 13 日送入 NCID,并且于 2020 年 3 月 14 日确诊感染了 COVID-19。

NCID_1
NCID

从新加坡政府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截止时间至 2020 年 3 月 21 日 12 点,现存确诊为 252 例(238 例稳定,14 例严重), 死亡 2 例,治愈 131 例。

gov_2
新加坡新冠病毒疫情实时播报

疾病爆发相应等级为橙色(orange)

gov_3
疾病爆发相应等级划分

而新加坡政府也在其主页上呼吁大家注意卫生:

  1. 勤洗手,多用肥皂;
  2. 每天测量两次体温;
  3. 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遮住口鼻;
  4. 及时处理垃圾和食物,保持桌面整洁;
  5.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厕所干净。

一旦发现自己生病,请带上口罩去医院,并且保证后续在家隔离。​

gov_1
常见安全防护措施

而近三天,新加坡也有不少新增的病例。2020 年 3 月 20 日有 40 个病例,其中 30 位有欧洲,北美,亚洲的旅游史,7 位联系上了以前的病例,3 位没有找到传染病联系。

gov_4
新加坡近期病例

除此之外,从丁香医生的小程序可以看出,亚洲很多国家的疫情其实不容乐观。

丁香医生_亚洲_1
丁香医生

最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要注意安全。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口号_1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生活篇(二)

上一篇文章《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生活篇》已经整体介绍了新加坡的衣食住行,本篇文章将会回顾一下个人在新加坡遇到的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情。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 PHD Research Programme 的项目是其实是专为博士生量身定做的。虽然是博士生的项目,但是在刚入学的时候其实不能够被当做博士生,基本上和国内的硕士生没啥区别。因为 PHD Research Programme 里面有一项无法避免的内容,那就是修满一定的学分,而在不同的院系有着截然不同的修课标准。就数学系的博士毕业标准而言,那就是在四年时间内修满八门课,并且博士生要把 MA 5198 这门课修完。对于刚入学的博士生来说,除了修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尽快通过 Qualify Exam,因此几乎所有的 PHD 都会选择分析,代数,计算这三门课中的两门。

qualifyexam.png

在 2010 年,当时的数学系刚刚从 S14 搬到 S17,而 S17 的只有 6-8 层已经装修好,4-5 层几乎还处于没有装修的状态。导致当时要上数学系的课程,教授和学生都必须要去 S14 的教室上课。而当年的代数课程是由 Berrick 教授负责,并且Qualify Exam 的考试又是由 Berrick 负责出题,但是 Berrick 教授给的分数一向不高 。说实话,我对代数课程其实没有太多的兴趣,总觉得代数课程过于抽象,而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居然是范畴论(Category Theory)。对个人来说这门课几乎是一门绝对用不上的课程。而范畴论好比数学界的黑话,这个理论总喜欢把一个容易理解的东西用及其抽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和范畴论相比,什么线性代数,抽象代数都已经是非常具体,浅显易懂的课程了。虽然范畴论的内容我现在已经全部忘记,半点都想不起来,但是在课堂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上课的时候 Berrick 教授都会拿着一种饮料进入教室,而且只喝那一种口味。于是,个人后续逛超市的时候就专门去寻找了那种饮料,终于在 West Coast Plaza 里面的 FairPrice 超市看到了那款饮料,尝试了之后果然味道不错,于是后续去 FairPrice 的时候,经常都会买那款饮料来喝。

carrotjuice
FairPrice 能够买到的 POKKA 饮料

提到 NUS 周围的超市,远远不止 FairPrice 这一家。就拿 West Coast Plaza 附近来说,除了 FairPrice 之外,还有 Shengsiong 超市。当年住在 Block 602 的时候,就觉得就 Shengsiong 超市的价格比 FairPrice 貌似要便宜一点。而当 Kent Ridge 地铁站建好了之后,对于 NUS 的学生而言,买东西的首选已经从 West Coast Plaza 变成了 Kent Ridge 地铁站,因为地铁站的二楼和三楼有一个小的 Shopping Mall,并且二楼同样也有 FairPrice 超市。无论是从 PGPR 宿舍区还是从 UTown 出发,都能够乘坐校车 A1 或者 A2 直达 Kent Ridge 地铁站,因此除非是特别想买某个物品,否则一般来说也不太需要专门去 West Coast Plaza 那边了。

fairprice.jpg

shengsiong
Shengsiong 超市和 FairPrice 超市的 LOGO

其实读博士不仅仅是上课和搞科研,在此期间也会做很多助教的工作。在做助教的时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峰哥和全知帝等人,这几人在读博期间所得到的助教成绩和学生的认可度都非常高,长期高居数学系助教排行榜的榜首。大峰哥在搞助教的时候,通常都会去 NUS 的 COOP(校园超市)购买一些打印纸,然后给学生们打印相应的课程材料,并且在考试之前都会给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辅导。说到 NUS 的 COOP,无论是打印纸,笔记本,中性笔等常见的学习用具都能找到,甚至教授上课所用的教材都应有尽有。并且也会有一些 NUS 的周边礼品,包括最经典的小狮子,笔记本电脑,NUS 的文化衫等内容。对于 NUS 的学生而言,如果想要购买基础的学习用具,都可以在 NUS 的COOP 商店里面搞定。

nuscoop1

nuscoop2
NUS COOP 里面出售的物品

对于大峰哥而言,除了科研和助教之外,还有其余有趣的事情。在 2014 世界杯期间,作为球迷的大峰哥经常买可乐和零食给大家,请大家在吃东西的同时一起看球。由于新加坡的酒水实在是太贵,估计大峰哥买的不算太多,只能够靠可乐来撑数量。除此之外,貌似是在 2014 年底,百事可乐举办了抽奖活动,而抽奖的内容就是收集百事可乐的瓶盖,瓶盖越多中奖概率越大,所以大峰哥经常去超市搬一些可乐回来请办公室的同学们喝。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兴趣喝,但是喝了几周之后其实大家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有个同学听闻大峰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直接打电话给超市,送了几箱百事可乐过来,最终貌似由于百事可乐的版本不对而作罢。话说回来,个人觉得还是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一些。

pepsi
百事可乐经典款

刚到了 NUS 的时候,由于数学系刚刚搬迁,除了教室不足之外,连 PHD 的办公位都很紧张。刚开始的时候,新来的 PHD 都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是否拥有办公位。由于本人的运气比较背,连续两次都没有抽中办公位,于是在 NUS 的第一个学期只好在学校里面的几个图书馆之间打转。距离 S17 最近的图书馆自然是 Science Library。图书馆里面的书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外借。而不能外借的通常来说都是由任课老师所指定的,当时正在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其余的书籍基本上都能够外借。NUS的图书馆除了 Science Library 之外,Central Library 和 Business Library 都是非常不错的图书馆。当年读书的时候除了在 Science Library 借过书之外,在其他 Library 也借过不少的资料。NUS 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走廊,图书馆的外面拜访了不少的桌子和椅子,专门给学生们自习或者讨论问题用的。当年准备 Qualify Exam 的时候恰好是圣诞节和元旦的时候,而每次到了 Public Holiday,图书馆都会闭馆。所以在当时没有办公位的情况下,Qualify Exam 的准备工作个人就是在图书馆门口的座位上准备的。

ScienceLibrary2
Science Library 的门口

ScienceLibrary1
数学的 GTM 教材

 

提到博士生的生活,除了日常的搬砖和去超市购买日用品之外,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组团出去吃海鲜或者火锅。而且新加坡的火锅通常来说都是自助的形式,30 新币左右就可以吃到饱。刚开始去新加坡的时候,经常和富贵等人一起去吃 West Coast Plaza 的川江号子火锅,或者在周末的时候跟陈老师去吃 Shengsiong 附近的添一点火锅。提到添一点火锅,一开始还想着经常吃撑,不过到了后面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看情况而定。在 PHD 第一年的某个假期,个人和陈老师经常中午去吃添一点火锅,一开始先吃肉和蔬菜,然后到了最后就只吃虾,于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就再也不用吃饭了。后来除了火锅之外,大伙又在 Novena 地铁站附近发现了一个海鲜自助餐,维也纳海鲜,那里整体的环境和氛围都相对偏好。无论是牛肉还是螃蟹,甚至各种饮料都是畅饮。所以,后续我们年级的 PHD 如果有啥集体活动的时候,大伙都会选择去那边吃。之后 RDD 同学来的几次,都会去维也纳海鲜吃自助,其实那里的螃蟹和龙虾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vienna
维也纳海鲜自助

除了各种各样的自助餐之外,其实海鲜一直是新加坡的特色,而个人比较推崇的就是黑胡椒螃蟹。提到黑胡椒螃蟹,就想到司北当年从日本来新加坡旅游,个人请他在克拉码头的珍宝海鲜楼吃了一顿饭,貌似三个人花费大概在 120 SGD 左右。珍宝海鲜楼的黑胡椒螃蟹在新加坡的食物中都算得上是一流的。当年 RDD 来的时候,其实也吃过不少黑胡椒螃蟹。整体来看,黑胡椒螃蟹或者螃蟹米粉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来新加坡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几种美食。

jumboseafood.jpg
珍宝海鲜楼

生活都包括衣食住行,对于留学生来说不可避免的就是租房问题。当年的 PGPR 和 UTown 还没有对 PHD 们开放的时候,大伙通常来说都会在外面租房子住。一开始的时候,姜师兄帮忙在 Block 602 #11-28 租了一间房,我和陈老师共同分担房租。其实后面 RDD 来玩的时候,也会去短租一些房子。至于找房子的问题,除了通过朋友们介绍或者转租之外,当年租房子的时候个人都会去华新论坛或者狮城论坛上面找。对于学生而言,一般都在华新论坛上面逛。每当看到一个合适的房源,都会去现场看一下,跟房东聊一下,然后就签订一份协议。不过相比国内现在的租房市场来说,当年签订的协议基本上就是君子协议,一般也就按时交房租就可以了。不过一开始在 Block 602 的时候,是 760 SGD 一间房,后续涨到了 800 SGD,貌似到了后面就越来越高了。和陈老师住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住了一年,个人在 Block 602 的时候换过四个室友,陈老师,XXX(我真不记得了,就住了两个月),温同学,杰爷(我居然跟杰爷住过),上将。之后房东就不让我,杰爷和上将继续住了,我和上将就申请了 PGP 的房子,就剩下杰爷找了一个 260 SGD 的床位继续住。不过杰爷后续去了美帝国之后,从 Princeton 毕业之后大概找了一个几十万 USD / Per Year 的工作,估计再也不会住 260 SGD 的床位了。没过几年,上将也去澳洲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当年在 Block 602 住过的几位室友恐怕很难再聚集到一起了。(未完待续)

block602
West Coast Plaza 附近的 Block 602

 

NUS UTown成为登革热病危险区

http://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singapore/nus-university-town/1298832.html

到目前为止,作为NUS的主要住宿区之一,University Town已经有十个登革热的病例。根据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NEA)的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的University Town已经成为登革热的爆发区之一,目前已经有十个登革热的病例。总共有1800名学生住在University Town,这里是学生和教职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在新加坡目前已经被划出21个登革热的危险地区,最大的区域在Choa Chua Kang,那里有527个病例。今年新加坡总共报告了12438个登革热的病例。根据NEA的网站统计,在上周日和这周周二,总共有200个病例爆发。

utown-dengue-cluster-data

2014年8月6日

 

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 可分为 1、2、3、4 型 )。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登革热的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如何预防控制登革热暴发?

预防登革热暴发的有效措施就是杀灭伊蚊,其中除紧急杀灭带毒成蚊外,翻盆倒罐清除伊蚊孳生地,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更为重要。

灭蚊要重在落实,检查评估考核效果:定期检查有否妥善弃置可积水的器皿杂物?(例如将空罐、发泡胶盒、杯、水樽、汽水罐等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有否盖好贮水容器?沟渠是否畅通?有否定期清洗积水容器?(例如花樽、花盆碟、冷气机盛水器、水缸、贮水池、废旧轮胎等)有否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积水?要注意检查花园、园艺角、花盆盛水碟、水栽植物,小卖部、垃圾站、沟渠、洗手间、水箱、贮水池等。

近期学校开学,教育部门要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各学校要做好开学前的杀灭成蚊、清理伊蚊孳生地。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大家对蚊虫传播疾病的认识,提高对预防登革热的意识及评估其风险,鼓励全校积极参与预防蚊患。

旅游者如何防护登革热?

登革热常出现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到东南亚旅游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好防蚊、个人保护措施。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